loader

綠博藝術家鬼斧神工 賦予漂流木新生命

綠博藝術家鬼斧神工 賦予漂流木新生命

【記者林周龍/宜蘭報導】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實踐.綠行動」中的「浪者之歌」展區,所展示的主題是漂流木的形成及運用,全區以大型漂流木營造出山林的氛圍,並詳細介紹高山林木從遭受病蟲害或雷擊而成為枯立木、枯倒木,其後又逢山區豪雨隨著洪流從山區流浪到海濱的過程;宜蘭、花蓮一帶原本就經常是颱風登陸之處,因此每年都會有許多漂流木在颱風過後被沖到海灘上,除了少數具有經濟價值的高級木料以外,其他長長短短、粗細不一的雜木便成了惱人的濱海垃圾,造成環境上的髒亂,且有礙觀瞻,政府及民間每年都要付出許多人力、物力來處理這些海灘上的漂流木。

 

淨灘後堆置的漂流木,如果沒有再做進一步的利用,那就是一大批無用的垃圾,但如果能將它加以運用,例如透過藝術創作者的技藝及巧思,將不起眼的漂流木料變成亮眼的藝術裝置,那便是一種材料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也是最為具體的綠行動實踐與美學推廣。近年來,全臺各地已經有許多傑出的漂流木創作藝術家脫穎而出,讓漂流木藝術成為臺灣頗具代表性的創作形式。

 

今年綠博「流浪者之歌」單元特別邀請到溫鐘憲、希巨.蘇飛、魯碧.司瓦那、達鳳.旭赫地等四位知名的漂流木藝術家駐園創作,除了以生態綠舟環教中心旁的涵洞做為工作據點以外,活動期間也會在設置地點展演創作並與參觀民眾互動,總共將創作出14件依據藝術家們所設定的地點配合地景地貌發揮巧思創作的作品,而除了每位藝術家提供個人創作的3件作品之外,此次更罕見地以雙人合作的方式分組創作,由於每位藝術家的風格各異,在聯合創作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討論與磨合,當然也會發生許多互動上的趣味。兩組藝術創作分別為「守護」及「律動。綠動」,部份作品已於4月19日開始定位,將於生態綠舟園區內陸續發表。

 

第一件登場的聯合創作作品「守護」,是由宜蘭本地藝術家溫鐘憲,與來自台東都蘭的藝術家希巨.蘇飛聯手打造,總體積約3米見方,主體由高180cm的大手掌與藤球、竹羽毛所組成,藝術家以粗曠的原木紋理呈現出掌紋,其中藤球代表著地球,而羽毛則象徵著天使的羽翼,創作理念是希望人人一起守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無論是材質或是題材,都與大會主題「實踐.綠行動」相呼應。

 

兩位藝術家表示,由於找不到夠大的原木可以雕塑,因此這個大手掌是由三截大型原木雕鑿組合而成,在創作的過程中,許多細節諸如要不要精雕出指甲、關節,作品呈現是直立或是橫躺等等,都是在邊做邊想邊討論中逐一完成,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難得的經驗,而兩人偶爾突發奇想的隨興創作,更是提高了合作的難度,不過溫鐘憲也笑著說,對於以手掌為主體這個想法,兩人倒是「一拍即合」,很快就達成共識,證明聯合創作果然是一件「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如果您想更加深入了解他們的創作理念、方式以及過程中發生的趣事,歡迎到綠博園區直接與他們互動交流。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將舉辦到5月13日,主辦單位歡迎大家蒞臨冬山河生態綠舟及冬山火車站周邊,一起來「實踐.綠行動」!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