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宜蘭縣頭城五漁鐵slow coast是宜蘭縣政府在2023年推出的全新旅遊品牌,在長達21公里的海岸線上,串連起「外澳」、「梗枋」、「大溪」、「大里」、「石城」5座漁村,這5 座漁村各有其文史故事與生活樣貌,宜蘭縣政府特別辦理藝術家駐村計畫,依據每個漁村的專屬特色賦予不同的風貌。
113年3月23、24日二天,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西5-1館舉辦【藝起漫遊五漁村-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透過展覽,帶領民眾深入感受五漁村的魅力與多樣性。
這次展覽,是一場凝聚了多元藝術家力量的盛會,旨在探索宜蘭五漁村獨特的文化底蘊與生活風貌。以「五漁村的特色故事」為展覽主題,結合10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創作,在駐村的三個月裡,深入探索五漁村獨有的生活風貌與文化特色。吳騏、康潤之、郭政彰、藝志立、許智陽、AZeR吳欣澤、邱娉勻、溫岳彬、蔡秀惠、謝鐘影等10位藝術家,以多元的創作方式,如繪畫、攝影、音樂、編織、雕刻等(作品介紹如附件),從畫筆下的山海風景到鐵器藝術的創新詮釋,描摹五漁村的色彩,勾勒土地、海岸與人文的交織脈動,並捕捉這座村落獨特的韻味與精神。
展覽場地以「五種不同的蘭調時光」為主軸,透過巧妙的展場設計與豐富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五漁村多元豐富的山海文化。在展覽中可以感受到來自五漁村的生活氣息,仿佛置身於海風拂過的海濱小村落,聆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音,感受到潮起潮落間的生命韻律。
此次展覽不僅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場對五漁村的情感寫照與記憶回憶。透過展覽,我們將看到五漁村的生活與傳統在藝術的鑄造下得以永恆,同時也帶來對五漁村的新理解與聯繫。現在,邀請您共同踏上這段關於五漁村的奇妙魅力之旅,感受山海交融的文化底蘊,共同品味藝術與生活的美好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駐村藝術家作品介紹~
★邱娉勻《回憶島》
《作品介紹》
透過宜蘭⼤溪藝術進駐的契機,欲構築⼀段如纖維般交織著廣袤情感的對話。於靈動的萬象之間,⼈與⼈的羈絆、風土、⽣活,皆彷彿融入⼀幅編織的畫⾯。浸潤在宜蘭海岸的柔和陽光與洶湧的浪花中,透過當地居民的⽣活故事,編織出⼀座虛幻而豐富的時光集合體,名為《回憶島》。
在進駐期間,到⼤溪國小進行手抄紙工作坊教學,與學⽣們你⼀言我⼀語交織著家族、⿔⼭島、⼤溪的文史,到校園採集植物,探索著習以為常的校園角落,將景物與⼼情打碎,重新鋪陳再製成沒有文字卻承載著故事的紙張。
由再⽣紙漿和在⼤溪採集到的植物,⼀點點慢慢地在⼈台上塑型,與二手衣物組合搭配,製作成具軀體輪廓,但不具明確完整造型的型態,試圖留下光、海浪、聲響穿梭的路徑,與⼤溪國小學⽣的手抄紙作品相互對話。回憶總是零散、片段,藉由行動和物質的編織,重組成看似清晰,卻可從觀者視角重新詮釋。
★藝志立《漁村生活萬花筒》
《作品介紹》
標題:不同世代的童玩遊戲
描繪老⼈及其兒孫輩關於他們彼此在孩童時期所玩耍的遊戲。在過往⼈⼝眾多物質缺乏的年代,⼀粒小石子和地上畫的格子、幾顆彈珠和雞毛綁銅錢所做成的鍵子,就能和同伴玩⼀整個下午。和現今少子化偏遠小校多元課程的對照下,小學⽣玩的是衝浪和溜蛇板。即使小村莊平⽇的氛圍很安靜,但他們的兒時童趣卻總是能勾起在當地⽣活時那段充實而歡樂的時光。
標題:來⾃⼤海的桌上佳餚
⼤里天公廟的平安粥和米粉總是讓平時寧靜的小村活躍了起來,漁村還有很多各類海藻和其他海鮮佳餚,例如龍蝦和鮮魚。此外,最特別的莫過於⼀碗清涼的石花凍。在外⼈看來也許是特別節⽇才會準備的桌菜,但這些食物卻是靠海為⽣的居民,⽇常而樸實的家常菜。⼤海裡的冰箱總是能確保食物的新鮮與營養,加上漁村婦⼈的巧思,地瓜與海菜也能成為⼀道結合⼭珍與海味的美味炸物。
標題:穿越⼭與海的⽣活縮影
居住在靠⼭⾯海的環境背景,為了討⽣活,居民職業的多元性與活動為漁村⽣活增添了許多繽紛的⾊彩。古今中外來往草嶺古道的挑夫與登⼭客,步道兩旁隨風搖曳的白花芒草,像在為他們搖旗吶喊似地加油;平⽇村民們依海象天候決定出海補魚或至潮間帶採集海藻,勞動的⽣活模式,就像從⼭川流淌至⼤海的河水,⽇以繼夜川流不息。然而為了堅定的信仰,即使每天忙碌不已,適逢廟宇慶典時節仍然相挺而出,個性直率海派的漁村居民,藉由烹煮⼀碗碗的熱食款待來客,是他們謝天之意最真摯的表現。
【 藝起漫遊五漁村-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 】
展覽時間:113.3.23-113.3.24,10:00-18:00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西5-1館
FB:頭城五漁鐵 slow coast
IG:@slowcoast.yilan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