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佛光山蘭陽別院今(26)日舉辦法寶節臘八粥結緣活動,住持妙勤法師和佛光會義工們來到宜蘭縣政府,分送900份臘八粥給縣政府員工與洽公的民眾,傳遞釋迦牟尼佛成道的意義法喜,也象徵新的一年帶來吉祥豐收,同時祝福大家「平安吉祥」。現場安排由妙勤法師贈送星雲大師新春墨寶「仁和安康 富樂吉祥」,法喜滿滿。

【記者李寶琴/羅東報導】縣府為傳承並推廣本縣的北管文化特色,分年分期辦理境內北管社團文物普查,今(7)日上午於羅東城隍廟舉辦宜蘭縣『北管軒社』文物普查第二期成果發表會,宜蘭縣長林姿妙頒發感謝狀向13個協助本次普查計畫的社團致謝,並邀請創立歷史逾160年的「羅東福蘭社」(福祿)及「羅東嘉興團」(西皮),以綵街繞境形式,演出「十二墜子」及「西皮原板」等喜慶曲目,廣邀更多新生代成員加入,為宜蘭的北管發展注入新活力。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宜蘭縣政府今日(27)辦理111年「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暨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頒授認定證書予Bakan Nawi彭秋玉藝師、林烈輝藝師、林烈旗藝師、李阿質藝師及陳李美娘藝師等5位文化資產保存者。

【記者譚杰、趙奇濤/大同報導】1965年,瑞士籍神父歐樂思募款進行全臺音樂的採集,同年7月20日來到寒溪展開泰雅族音樂的錄音工作,共錄下12首泰雅族歌謠;55年後的今天(24),由宜蘭縣史館與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長老教會寒溪教會,在大同鄉寒溪村舉辦「聽見1967-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泰雅族歌謠發表會」,由當年參與錄音的耆老後代與部落族人,重新演繹當時所留下來的歌謠。將55年前珍貴的南澳群泰雅族歌謠,再次在寒溪村重現。

【記者譚杰、趙奇濤/頭城報導】2022蘭陽媽祖文化節今(16)日早上8時從南方澳漁港出發,展開首日海巡行程,遶境隊伍由蘇澳區漁會CT2以上66艘漁船及13艘賞鯨船及其它自發性參加小型漁船組成近百艘船隊組成,場面壯觀,聲勢浩大,海巡署新竹艦等4艘船艦於港口噴水祈福並進行護航。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2022蘭陽媽祖文化節」以廟埕文化,重溫早年戲棚下看戲場景為主軸,舉辦「廟埕文化精彩重現」、「拍照打卡送好禮」和「巡防艦限時開放參觀」等活動,林姿妙縣長邀請全國民眾,9月16日至18日逗陣來迎媽祖、看表演、逛廟埕、換好禮、登大船,跟著媽祖海陸巡安、庇佑蘭陽。

【記者譚杰、趙奇濤/礁溪報導】已有132年歷史的傳統盪鞦韆活動,去年因為疫情關係停辦,今年疫情趨緩,礁溪鄉公所定於9/10(六)中秋節當天在礁溪國中恢復舉辦盪鞦韆比賽。比賽分為男女子公開組、挑戰組、體驗組3組,免費報名,最高獎金三萬元,還有許多精美好禮等大家來拿,歡迎想挑戰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自5月底開始舉辦【歌仔出走之戲曲列車】,邀請縣內優秀的歌仔戲社團,包含吳沙國中創意戲曲社、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宜蘭高商創意戲曲社及羅東社區大學春風歌仔戲社等團隊,分別於5月28日、6月11日、6月18日及6月25日週六下午2時及4時在宜蘭、頭城、冬山及礁溪火車站,粉墨演出歌仔戲,期望透過「快閃演出」的模式,讓歌仔戲更加走入人群與日常生活。

【記者譚杰/礁溪報導】礁溪鄉公所與「宜蘭縣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自106年8月起合作規劃「天然染工藝體驗暨培力教學活動」系列課程,今年己邁入第五年;今年度課程邀請台灣染藝工房莊世琦老師,指導學員重現古老的「藍印花布」製作技藝工法,今天(23)在礁溪長老教會舉行成果展,礁溪鄉長張永德也出席參與。

【記者趙奇濤 譚杰/宜蘭採訪報導】「2021宜蘭真工夫─編織技藝達人」競賽今日(22)在宜蘭酒廠紅露藝廊登場,本次以手工編織籃為主題,達人們運用編織技藝,將平凡的打包帶素材轉變為美觀與實用性兼俱的編織作品,林姿妙縣長到場鼓勵選手勇於創新,讓宜蘭精神持續發光發熱,競賽結果出爐,冠軍得主林米云、亞軍陳佳榕、季軍王寶秀。

【記者李寶琴/五結報導】「2021宜蘭街頭文化藝術節」將於本周六、日(10/30~31)在中興文創園區盛大登場;不僅包含全國街舞競賽、街頭塗鴉創作、宜蘭高校學生聯合舞展、群星藝人饒舌演唱會、潮流創意市集等,更新增全國扯鈴及滑板競賽,吸引全台高手雲集、精彩可期!

【記者趙奇濤 譚杰/宜蘭採訪報導】員山福園進行秋祭法會,今天(4)禮請礁溪鄉孔雀明王寺慈傑法師誦經祈福,林姿妙縣長到場主祭,並感謝鄉親在疫情期間對於防疫政策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