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李祿豐研發稻作新品種名垂青史.登上客家名人錄

李祿豐研發稻作新品種名垂青史.登上客家名人錄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台灣第一本“客家名人錄”,今年2月由客家委員會出版,住在羅東鎮的李祿豐也名列榜上,他在農業方面對稻作栽培,育種等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献,他研發的新品種,並經政府命名為「台梗十號」;他研發的“蒸汽加温育苗法”,曾得到國科会獎勵。也得到農業机械學會諭文獎。

 

李祿豐的台梗十號,改變了宜蘭種植稻米的生態,因為因為宜蘭地区稻作的產量太低,不合成本,而且第二期作的稻谷容易在穗上發芽,变成劣質米,糧食局必须按公糧高價收購!存貯二年後,碾成飼料米賤價售出!每公斤3元左右而已!賠錢損失太大了。

 

民國82年李祿豐研究出的「台梗十號」,是能抗多種病害之新品種,不但米質佳,且產量又高,後經專家及教授審定,命名為「台梗十號」,推展全台灣農友栽培。這一審定,對李祿豐來說,是他一生公職生涯最大肯定。

 

因「台梗十號」大幅提高了產量,他在宜蘭推動水稻種植第一期作,第二期作休耕,讓土地休息,農民领補助费,政府農民双方都好,從此,宜蘭米是“一期好米”(一年只種一期),全省知名!

 

李祿豐曾獲派日本,考察機械插秧與育種方法,回國後即著手研製。今天台灣採用的機械插秧機,也是他在農業研究的一大成果,他是配合机械插秧,利用蒸汽加温育苗法研發者。當年研究机械插秧時,是將秧苗育成條状,像—條绳子般,—寸—寸切断,用机械种在田中!同時也要用箱育苗,讓秧苗生长!然而在這時候,若温度低,秧苗長不出来,發病,生菌,苗就會死了。因此李祿豐研發採用蒸気加温!终於可育成适合机械插秧的健康秧苗!

 

李祿豐原本學歷並不驚人,他只是省立苗栗農工職業學校農藝科畢業。當時國家很需要農業人才,孝試院辦理特種考試,他錄取後,自修苦讀復於四十六年及四十九年通過了普考及高考,進入了台北區農業改良場服務,在工作期間,又蒙上級提擕先後到台灣大學農藝系一年、再往曰本秋田農業短大研究,然後在台大農藝研究所進行專题研究,取得大學與碩士學位。並由國際稻米研究所之推薦,赴韓國参加國際稻米耐寒性研討会,發表論文。

 

李祿豐先後在五十七年及六十九年奉派出國考察,是農業技術團專家,他的工作歷經台北區農業改良場技佐、技士、股長,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股長、副研究員,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駐菲律賓農業技術團團員,駐中東沙烏地阿拉伯技術團農藝專家,協助友邦提升農業改良技術。也代表國家參加國際稻米研究所舉辦“國際耐寒性稻米研討會”發表論文及演講。

 

20年前,李祿豐2000年1月 16日退休当天,豐年社(官方雜誌)當天為他出版整本專辑!可見他對農業的貢獻,他曾獲得下列獎項:中華農學會及中華農業氣象學會基層優秀人員獎,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研究論文獎。

 

國立苗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校長謝世宗,獲悉李祿豐上了客家名人錄,寫了一信給李祿豐,內容重點如下:

「李校友祿豐惠鉴:

時光荏苒,喜聞校友於民國43年自母校農藝科畢業後,陸績通過國家各級考試,並在公務繁忙之餘,在職進修取得國立台灣大學碩士學歷,並多次擔任農業技術園專家,協助友邦提升農業改良技術,充分展現國民外交軟實力。

 

尤其您在民國82年研究出米質佳,產量高,抗多種病害之「台梗十號」米,造福全台灣廣大農友。您對國家社會之巨大貢獻,此次榮獲【2020台灣客家名人錄】收錄乃實至名歸,校長謝世宗謹代表母校同感榮耀。

 

母校在歷任校長精心規劃及師生辛勤努力下,校園軟、硬體建設及課程規劃已有大幅進步,近年來在校生無論是升學、技能培訓與各項全國競賽方面佳績不断。畢業校友方面也都發揮所長,於各行各業持續發光發熱。

 

為讓各界了解校友之傑出成就,母校也利用校慶活動辦理公開表揚,此次喜聞您榮獲【2020台灣客家名人錄】收錄,世宗誠挚邀請您於校慶返校接受表揚,藉此激勵在校學弟妹,並作為各界學習典範,也讓校史更添光彩。」

 

今年85歲的李祿豐,一生好學,目前每周他都騎著腳踏車到南陽義學(老人大學),跟王偉老師學手機操作,一般五、六十歲的中年人,對手機的操作還沒有他熟練,他說活著就要跟得上時代。退休後,他浸潤於攝影,3C產品,攝影作品在兩岸都得過大獎,他認為攝影可以做為走路强身,訓練脚力的運動方法之一!;也可以留下走過的歲月痕跡,展現與回味個人的精彩作品!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