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農改場建立宜蘭在地特色作物之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改進

農改場建立宜蘭在地特色作物之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改進

【記者林周龍/宜蘭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依循有機樂活、健康安全及原民產業輔導三大主軸,建立宜蘭在地特色作物之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改進,與有機農業結合休閒產業,發展宜蘭有機樂活產業;建構宜蘭地區多樣農產品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培育青年農民,傳承並活絡宜蘭地區農產業;發展創新宜蘭地區之農業產業價值鏈,使農產業升級且具競爭力。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宜蘭特色作物之研發、有機與友善農業的落實與推動、在地青農夢想實現及六級化產業的建構等,為宜蘭農業擘畫的目標與發展願景。
在宜蘭特色作物之研發方面,以具宜蘭地方特色的作物出發,多年來已陸續選育出耐熱、品質優良的青蔥蘭陽1號、3號及4號品種;育成銀柳新品種蘭陽1號及2號,並進行金柑、中山月拔及宜蘭紅肉拔番石榴的選育;建立台灣原生蘭綬草組培繁殖技術之開發;改進檳榔心芋的栽培技術,提升檳榔心芋的產量與品質;針對蓮霧進行提早催花之產期調節及改善裂果技術等研究,提升蓮霧品質;宜蘭在地中山月拔及宜蘭紅肉拔番石榴的採後處理技術與根瘤線蟲綜合防治技術之研發等,以提供優良的品種與栽培技術予農民使用。另外為因應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農作物損失,開發青蔥簡易防颱網室及水平式遮雨防風網,有效降低颱風災損;降低高接梨梨穗寒害、改善高接梨高溫生理障礙之梨蜜症,及文旦颱風落果等防減災技術之研發。

在有機與友善農業的落實與推動上,積極推動青蔥、金柑及文旦等作物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生產優質、安全之農產品,並以溫室之有機整合管理技術生產有機金柑,發展宜蘭金柑產業;推廣有機中草藥當歸、丹參、黨參及白芷之種植,建立新產業。並開發台灣原生野花植生毯,與「魚茭共生」、「魚芋共生」有機生態栽培系統,建構農田生態服務系統,美化農村景觀,更營造多元化有機生產,大幅提高農地利用效率及農友獲利。為使農業與生態永續共榮,與興中紙業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合作以再生紙漿為原料,研發育苗穴盤等農業資材,減少農用塑膠資材對環境的汙染。

為協助宜蘭在地有志青農扎穩根基,創造與時俱進之經營觀念,跳脫傳統農產業以打出一片天,輔導宜蘭在地青農,透過農民學院課程、觀摩會、講習會及實際探訪等,在生產栽培技術、經營管理、農產品加工及行銷創意等多方面給予輔導,如提供青蔥、蔬菜、芋頭、果樹、中草藥等作物之栽培技術輔導,與青農合作開發提升長壽花品質之生產技術,共同建構療育型休閒農業場域等,使在地青農的夢想可以逐步實現。

在六級化產業的建構上,以宜蘭在地有機友善生產的一級產業農產品為根基,結合二級產業的加工技術,開發多樣化特色作物加工產品及中草藥機能性保健產品,並以三級產業的導入,配合「產地餐桌」料理、食農教育體驗、療育型農業旅遊、地區休閒農產業,實現地產地消,建構宜蘭地區六級化產業,活化並促進宜蘭地方農產業發展。

壯圍觀賞南瓜結果纍纍

 壯圍觀賞南瓜結果纍纍

 

  (廣告托播)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