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宜蘭市創新育成中心將於8月7日(農曆6月29日)晚間11時,在宜蘭市慶和橋下施放一座傳統水燈~且與宜蘭高中的師生合作,將傳統的水燈加入新元素,以紙糊紮作「新冠病毒球」,與傳統水燈一起施放,祈求新冠肺炎能化為灰燼、隨風散去。為所有宜蘭鄉親祈求平安、疫情早退。
市長江聰淵表示,每年農曆鬼門關開時,為無主孤魂引渡,邀請陽理祭物,以及祈求平安,是放水燈的主要目的。「宜蘭放水燈」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宜蘭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同時兼具文化、藝術、宗教、觀光等多重社會功能,帶動了地方產業和提升社區文化內涵,多年以來都是宜蘭鄉土不可取代且獨特的傳統民俗活動。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活動都停辦或延期,水燈節也取消辦理,因此宜蘭市創新育成中心製作一座傳統水燈,並設計了以紙糊紮作的新冠病毒球一起施放,希望透過燃燒水燈及病毒球,祈求疫情早日退散、宜蘭的民眾能夠平安幸福。
市公所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今年7月22日至8月14日「2021年二百年風華再現 宜蘭放水燈」活動將取消辦理,雖然取消大型活動,為了保存中元節傳統習俗,宜蘭市創新育成中心將於8月7日(農曆6月29日)晚間11時,於宜蘭市慶和橋下施放一座傳統水燈;以及與宜蘭高中的師生合作,將傳統的水燈加入新元素,以紙糊紮作「新冠病毒球」,與傳統水燈一起施放,祈求新冠肺炎能化為灰燼、隨風散去。為所有宜蘭鄉親祈求平安、疫情早退。
宜蘭城放水燈也是宜蘭縣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相關民間藝術還包括了傳統的蓮花水燈與水燈頭的製作與施放,以及祭祀用的蓪草紙花等,也展現出糊紙、彩繪、剪紙、紙染、紙花藝術等豐厚的宗教信仰和民間藝術的文化底蘊,是臺灣保存中元節傳統習俗的典範之一。
市公所說,這次水燈施放,將會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第二級警戒標準與防疫規定,將會把參與人數控制在「室外100人」以內,也呼籲所有民眾,應該繼續堅守防疫,才能夠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
圖片資料/市公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