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重返無人島~從主權到渔權.保釣行動永傳承【影音新聞】

重返無人島~從主權到渔權.保釣行動永傳承【影音新聞】

【記者李寶琴、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為紀念台灣光復80週年,延續對釣魚台主權的關懷與行動,一場名為「未竟的光復:保釣運動的傳承、省思與再出發|《重返無人島》向蘇澳漁民致敬」的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2日晚間在南方澳南天宮廟埕舉行。活動由釣魚台教育協會與南天宮共同主辦,吸引在地漁民與來自各地民眾逾200人參與。

 

在地連結,重拾海上記憶

座談會前,參與者走訪祝大漁物產文創館、砲台山靈濟寺與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等地,從地景、人文、宗教面向認識南方澳與釣魚台的歷史連結。晚間活動則以媽祖獻拜揭開序幕,為漁民祈福,也象徵保釣精神的傳承與延續。

 

上圖/左邊掛日本旗的,被右邊掛中華民國旗的船隻驅趕

 

戲劇演出與紀錄片映後座談 激起漁民真情

活動以南陽義學演出「媽祖護佑漁民」開場,接著由聖湖社區民俗小戲「拚無人島」呈現~日本公務船如何驅趕台灣漁民的過程,最後我政府出動軍艦保護漁民,再以紀錄片《重返無人島》真實記錄漁民重返傳統漁場的努力。宜蘭漁民代表吳逢玉、蔡源龍等人分享遭日本扣船、噴水柱、驅離的親身經歷,情緒激動、真情流露,讓現場觀眾動容。

吳逢玉指出,自己參與台日漁業談判時,曾見我方代表在壓力下退讓,對照漁民的堅持,形成強烈反差。他強調:「我們不只是要漁權,更是守主權!」

 

上圖/南陽義學演出~媽祖護漁民

 

教育扎根,從記憶到行動

不少老一輩保釣成員與青年也在現場交流。釣教協理事楊德信強調,當前最大問題是課綱對釣魚台議題的忽視,期望未來教育體系能落實歷史主權意識,讓年輕世代了解釣魚台不只是地名,而是一段尚未完成的歷史。也有人表示,政府不應沈迷在「台日關係友好」,影片中應增加日本欺趕我們漁船、扣船、罰款等部分。

 

上圖/民眾觀看影片

 

保釣不是回憶,是行動

釣魚台教育協會理事長呂欽文表示:「中華民國的版圖少了釣魚台,台灣真的光復了嗎?」他強調,保釣運動不是過去式,而是未竟之業。釣教協今年將發起系列活動,包含8月15日抗戰勝利日的兩岸三地同步抗議行動,以及10月5日在中山堂光復廳的大型放映座談會,呼籲關注釣教協官網了解詳情。

活動在南方澳漁民、宗教信仰與文化社團的合力支持下,凝聚民間力量,讓釣魚台議題從主權轉化為情感共鳴,傳遞給下一代。

在廟前廣場舉辦座談會

圖片/主辦單位提供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