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京台科技論壇~中醫智慧融AI.吳攀龍倡自然醫.兩岸對話創未來

京台科技論壇~中醫智慧融AI.吳攀龍倡自然醫.兩岸對話創未來

【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第28屆京台科技論壇專場活動「兩岸傳統醫學科技化與AI技術整合對話會」,9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吸引兩岸百餘位專家、學者與產業代表出席,共同探討傳統醫學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未來藍圖。與會人士包括中華海峽企業家協會理事長劉兆玄、中華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雷倩、台商會總會長陳政宏,以及前宜蘭市長吳攀龍博士等。

 

吳攀龍博士今天下午已返抵宜蘭,他在會中以「自然療愈、重建心靈,逆轉慢性病」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強調當代社會長壽化、高齡化趨勢下,人們不應僅依賴藥物或手術治療,而應重新認識自身健康,透過自然療法、均衡飲食與心靈調適,強化自癒力,以預防與逆轉慢性病。

 

他指出,現代醫療在急救與病毒防治方面成就卓著,但長期過度依賴藥物,往往帶來副作用。相較之下,中醫藉由「治未病」與「調理體質」的方式,能協助提升免疫力,延緩老化與慢性病發生。吳博士進一步提醒,焦慮、失眠、憂鬱等心靈失衡問題,正逐漸成為現代人罹患慢性病甚至癌變的隱性主因,若能從心靈重建、飲食調整及生活習慣改變著手,即可讓人體自癒系統重新啟動。

 

他同時呼籲,面對高齡社會帶來的三大隱患——營養不良、肌少症與心理疾病,應以「預防為本」的觀念,強化老人健康飲食、心理支持與生活照護,讓長者能健康、尊嚴地安度人生。


全國政協十二屆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張世平在致辭中指出,中醫在慢病防治、“治未病”領域優勢顯著,但需借助AI解碼方劑、大數據追蹤療效、區塊鏈管控藥材質量,讓“老方子”裝上“新引擎”。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則以屠呦呦提取青蒿素、俞夢孫院士研發中醫AI診斷設備為例,強調中醫現代化需在理論創新與技術應用上雙向發力。

 

台灣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理事長林立傑則認為兩岸存在優勢互補”,他表示,台灣在AI算力、芯片算法上的優勢,可與大陸豐富的中醫臨床數據、廣闊市場深度結合,共同推動數字化診斷、AI健康干預等領域突破。

此次論壇強調「傳承、創新、融合、生態、永續發展」,多位專家亦分享了AI技術在中醫診斷、心理健康干預、銀髮生態服務等領域的實務案例,展現兩岸在醫學與科技融合上的廣大合作空間。

 圖片/吳攀龍博士提供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