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鳳凰颱風帶來強降雨,宜蘭縣多地嚴重淹水,民眾家具泡水、地板掀起,災後清理疲憊不堪。對此,宜蘭縣議員黃琤婷呼籲中央與縣府正視補助制度問題,強調現行以「水深50公分」為門檻的補助標準「太僵化、不公平」,未能反映災民的真實損失。
黃琤婷指出,許多住戶雖僅淹水20至30公分,但家具、床墊、家電與地板全毀。她批評:「政府只看水深,不看損害,忽略了長時間積水、結構受潮等現象,這樣的標準根本不貼近人民的生活困境。」
她進一步建議,災損補助應採「水深+實際損害」的綜合判定方式,並將家具、電器、地板等損害納入補助評估。同時應建立「累積災損機制」,讓多次受災的住戶獲得更合理的補助與長期協助,避免「每次重來、永遠重建」的惡性循環。
「標準可以清楚,但不能冷冰冰。」黃琤婷強調,政府的責任不只是重建家園,更要理解災民的處境,讓制度回到人性與公平的初衷。
與此同時,慈濟基金會在災後第一時間啟動蘇澳災害應變行動,提供熱食、物資與人力支援。11月12日起,慈濟於蘇澳鎮公所設立服務定點,陸續送出2000份便當與多批熱食,協助民眾清理家園。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於13日前往災區慰問,許多民眾感動表示:「便當又熱又好吃,謝謝慈濟!」慈濟志工並深入多處社區清掃,提供福慧床與物資,展現「在地人幫在地人」的暖心力量。
縣府代理縣長林茂盛感謝慈濟志工支援,並承諾將協調各單位加快復原作業。災後重建仍在持續進行中,官民合作、共度難關的精神,也在風雨後讓宜蘭展現最溫柔的力量。




影像圖片/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