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杰、趙奇濤/宜蘭報導】
面對高齡化快速攀升、照顧壓力逐年加劇的現實,社會照護議題再度在宜蘭縣議會引發討論。議員陳文昌20日在縣政總質詢中指出,許多家庭照顧失能者時,面臨身心壓力、睡眠不足與經濟負擔,卻仍得反覆奔波申辦補助,形同「照顧同時還要跑行政流程」,讓不少照顧者陷入崩潰邊緣。
陳文昌批評,目前政府制度仍以「被動等待求助」為主,往往等到家庭危機失控、身心狀況惡化後,相關協助才介入,顯示制度仍存在斷點。他呼籲縣府應建置完整照顧者支持制度,以避免更多家庭在沉重照護壓力下瓦解。
陳文昌提出五項政策建言,包括:
① 建立高風險照顧家庭名冊並主動訪視;
② 擴大且固定化喘息服務,避免照顧者壓力累積到失控;
③ 建立跨局處合作平台,定期掌握個案狀況;
④ 推動一站式申請制度,減少繁複行政流程;
⑤ 建置照顧者心理、法律與同儕支持系統,讓照顧者也能獲得照顧。
他強調:「照顧不能只是家庭的責任,政府不能只丟補貼,而是要建立系統性的支持。」
同場質詢中,議員也針對環境治理提出嚴厲質疑。包含化製場污染、廢棄物傾倒與空污問題再次引起討論,議員呂惠卿、陳文昌指出,宜蘭過去以「環保立縣」著稱,但2020年後稽查件數與裁罰金額明顯下降,甚至曾出現「廢棄物違規一件平均只罰500元」的離譜紀錄,質疑縣府執法鬆散而使濫倒違法案件增加。
她痛批:「好山好水變垃圾山,違規成本低到讓人不怕,被罰比停車費還便宜!」

針對議員質疑,環保局回應,部分裁罰變化與中央法規修正有關,特別是空污法調整後,未定檢機車罰鍰大幅下降,使整體統計出現變化。環保局表示,未來將推動電子圍籬監控機制,於主要道路增設監視與辨識設備,並強化GPS追蹤運輸路線,以降低棄置風險。
陳文昌提醒,宜蘭長期以「青天縣」形象著稱,縣府不能忽視環境治理問題,更不能讓環保價值淪為口號。他表示:「宜蘭靠環境生存,不能讓這塊土地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