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綠博裝置藝術作品 全由在地藝術家呂秉承操刀

綠博裝置藝術作品 全由在地藝術家呂秉承操刀

【記者林周龍/宜蘭報導】「透過裝置藝術,將回饋與回補環境的理念,以及與生物彼此尊重與共生共存的想法,透過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傳達給觀賞者。」藝術家呂秉承談論起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的每件作品,總是充滿著熱情。

 

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的整體空間整合規劃及裝置藝術皆由在地藝術家呂秉承操刀。從事設計工作至今已二十餘年的他,曾經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擔任美術設計,多次參與縣府主辦的各項大型活動規劃,更屢次受邀至國外參展交流。由於經常創作公共空間及大型裝置藝術,練就出對空間的敏銳度與掌握力,許多材料透過創意加以變化,又神奇地被賦予了新生命。

 

此次共創作了13件作品,從吸睛的主要入口意象到趣味的毛毛蟲隧道,隨處可見呂秉承的創意。整個場域空間也因為這些景觀裝置藝術的融入,展現出獨一無二的姿態。在創作過程中,他習慣將生活、土地、自然環境無縫結合,以輕量、不突兀的造型色彩融入當地環境,希望帶給遊客的不僅是鮮明印象,更期盼透過作品將理念擴散出去。呂秉承表示,創作對他而言,已是生活的一部份,是工作、是興趣,也是娛樂。

 

其中「揮汗」、「展翅・飛翔」、「魚群」則是這位藝術家在2018綠博中特別想向大家介紹的3件作品。巨型裝置藝術「揮汗」位於農業實驗學校入口,高度達1,250公分,其結構由農夫偌大的雙手高舉著斗笠,宛若莊子《莊子·讓王》的詩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自古以來,先民尊重大自然的節律而生活,依循時序的變化而揮汗耕種,逐漸地積累成生活智慧。穿越斗笠入口裝置,象徵穿越了時空,走向青農與老農的無毒農業耕作區,傳承古老的耕作智慧。在信步遊歷的過程,體驗與學習從生產到消費,從產地到餐桌,食當令,採當季的綠色消費生活型態,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

 

「魚群/躍出水面」,是迎風悠游的「魚群」裝置,共由8尾魚組成,其中最長長度達700公分,最小的也有400公分,成群地矗立於生態綠舟水域旁,在其創作理念中,冬山河象徵宜蘭的母親之河,也代表著見證宜蘭的歷史與文明,陸地上生物較明顯易見,水域生物則因隱匿於水中而不易被發現,呂秉承希望透過這個地景藝術呈現手法,再加上以風為動力,來反轉既往魚兒生長在水裡的印象,竹編的魚兒裝置藝術,在空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也隱性地呼應水生態的復育議題,呼籲民眾關懷水中生態系的保護。

 

「展翅・飛翔」,呈現了雙腳修長且身軀潔白的白鷺鷥,輕巧地停駐在入口處,聚精會神地昂首望著正要展翅飛翔的同伴,優雅站立的身姿與展翅翱翔的英姿,象徵生態綠舟裡生機盎然,與白鷺鷥的邂逅機緣,述說著自然生態的良善循環,白鷺鷥輕掠而過的身影或駐足的足跡,都是良田美景、土地純淨的標記。展翅的白鷺鷥雕塑,提點著大自然的美好,引領人們走進綠色天地,體驗大自然的氣息。藝術家更希望這樣的入口意象,在未來活動結束仍能留置,做為永久的入口意象,讓綠博精神延續。

 

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活動期間自3/31(六)起至5/13(日)止,宜蘭縣政府誠摯邀請全國民眾參與「實踐.綠行動」的綠博系列活動,感受宜蘭的「綠」實力。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