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2018綠色博覽會合鴨米彩繪稻田率先登場【影音新聞】

2018綠色博覽會合鴨米彩繪稻田率先登場【影音新聞】

【記者林周龍/宜蘭報導】

2018宜蘭綠色博覽會,即將在3月31日在冬山森林公園生態綠舟園區舉行,今年綠博主題強調「實踐.綠行動」,第一波的綠行動,就是實踐友善大地的農耕方式,首先在冬山火車站鄰近的大地藝術區中登場的,便是由農業達人林旺德率領鴨子大軍領銜演出的「合鴨米」彩繪稻田。

「合鴨米」,乍聽之下像是台語「好野米」(富有米)的諧音,也像是英文『好yummy』(好吃米),感覺起來就是個好口采,但是您瞭解合鴨米、品嚐過合鴨米嗎?家住蘇澳的林旺德,打從退伍後就與家人一起務農,迄今已有20多年的豐富經驗;十幾年前多數農作都還以灑農藥和肥料的慣行農法為主,有機農法尚未盛行,但他毅然決然將家中的3甲地,全部改為有機耕作,不再使用化學肥料,而是用當地的天然資源冷泉灌溉,並且堅持ㄧ年ㄧ作,其餘時間則休耕養護農地;稻田休耕的2個月冬季與春耕插秧後,他挑選適合的鴨種,讓鴨與稻田或秧苗共存共榮互利共生,這種利用鴨、稻共棲的栽作方式所生產的稻米就稱為「合鴨米」。

林旺德累積經驗,挑選出法國正番鴨、北京鴨、台灣白菜鴨及綠頭野鴨四個品種,經多年選育而培育出『合鴨』,他利用鴨的好動、雜食本性,來啄食田裡頭的福壽螺、負泥蟲等害蟲,所以不用灑藥;合鴨的排泄物是最營養的肥料,且鴨子在田間行進時,間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養分夠,稻子自然長得好,所以也不用灑肥料,等於一次解決慣行農法中施用化學藥劑與化肥的兩大問題。

合鴨出生約一周,體型剛好適合放入稻秧中覓食,替代農藥除蟲滅螺,數百隻鴨子同時上工,景況頗為壯觀,看鴨鴨們埋首工作,不斷扭動的鴨屁股翹得老高,模樣煞是可愛。雖說是工作,但鴨群在稻田裡活動,顯然比關在鴨舍更為快樂活潑,在田間自由活動,自然鍛鍊出合鴨扎實的肉質,等到稻子長高了,鴨群就會放養到他處,直到稻子7個月大收成後,再放入大隻合鴨完成最後階段的工作。合鴨由於活動充足,因此鴨隻特別健壯,肌肉脂肪極低,且鴨體不含任何藥物殘留,堪稱不折不扣的「有機鴨」;這種耕作方式,不僅種出可安心食用的稻米,也生產出口感好吃的鴨肉。

由於沒有農藥的摧殘,整個生物體系得以完整復原,又因無化學肥料施作,地力增強,更加速有機物的滋生,因此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據林旺德表示,一些已少見的青蛙、蜻蜓、蚯蚓陸續在他的稻田中被發現,而這正是他兒時最為熟悉的自然農村景象。合鴨米可說是最為兼顧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共構』農業,讓人和土地和諧共榮,進而發展永續經營的農業。

冬山火車站外圍稻田將種植鴨合米

 冬山火車站外圍稻田將種植鴨合米

成群的鴨子尋找福壽螺覓食

 成群的鴨子尋找福壽螺覓食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