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v

55年前的原音重現「聽見1967寒溪泰雅族歌謠發表」

55年前的原音重現「聽見1967寒溪泰雅族歌謠發表」

【記者譚杰、趙奇濤/大同報導】1965年,瑞士籍神父歐樂思募款進行全臺音樂的採集,同年7月20日來到寒溪展開泰雅族音樂的錄音工作,共錄下12首泰雅族歌謠;55年後的今天(24),由宜蘭縣史館與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長老教會寒溪教會,在大同鄉寒溪村舉辦「聽見1967-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泰雅族歌謠發表會」,由當年參與錄音的耆老後代與部落族人,重新演繹當時所留下來的歌謠。將55年前珍貴的南澳群泰雅族歌謠,再次在寒溪村重現。

縣史館表示,「聽見1967-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泰雅族歌謠發表會」起因於史惟亮、許常惠兩位臺灣音樂才子,於1966年所推動第一次全面且規模龐大的民歌採集運動。史惟亮留學西班牙及奧地利,許常惠則自法國深造回臺。兩位音樂界的先驅接受西方音樂中國民樂派的洗禮與衝擊之後,深切感受臺灣自身音樂的重要與價值,因而展開民間音樂採集計畫。

縣史館表示,這項計畫得以推展,受助於1965年瑞士籍神父歐樂思(Alois Osterwalder)在德國所倡導成立的華歐學社。透過歐樂思神父募款,陸續進行全臺音樂的採集。1967年7-8月,成員分為東西兩隊於臺灣各地,包含原鄉地區收錄民間音樂。其中一份拷貝之後作為成果,提供德國方面收藏,共計56捲盤帶,47捲是五吋,9捲是三吋。因氣候乾燥,加上保存得當,盤帶至今仍能聆聽。

當時在史惟亮、許常惠兩位老師主持計畫下,東線調查隊成員葉國淦、林信來於1967年7月20日來到寒溪,透過當時任教寒溪國小的李三次老師召集,展開了泰雅族音樂的錄音工作。當時最少有8位耆老參與,共錄下12首泰雅族歌謠。

當時部落長者從山裡故居遷居下來約50年,不少人出生於19世紀末,至青年時才跟隨長輩,於1912年移居至寒溪地區。而這些人所哼唱的歌謠與曲調,也是最接近原居地Llyung Bushowan(布蕭丸溪)兩岸山區部落世代的記憶與聲音。這批錄音檔案,正是寒溪地區各泰雅族部落最珍貴的歷史與文化資產。

在今日發表會上,由當年參與錄音的耆老後代與部落族人,重新演繹當時所留下來的歌謠。將55年前珍貴的南澳群泰雅族歌謠,再次於寒溪村重現。

縣史館表示,在德國東亞研究院黃淑娟院長的支持下,及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呂鈺秀教授的指導與協助,自2020年開始由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宜蘭縣史館、寒溪教會三方共同合作,進行聲音檔案的重製、有聲資料的出版、原唱者生命軌跡的追尋、歌謠的傳承教學,並於今日辦理歌謠原音再現成果發表會。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