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v

蘇澳海上龍舟競渡&八旬耆老重現「鏢釣古漁法」及「削鏢篙」漁村工藝【影音新聞】

蘇澳海上龍舟競渡&八旬耆老重現「鏢釣古漁法」及「削鏢篙」漁村工藝【影音新聞】

【譚杰  趙奇濤/蘇澳現場採訪報導】

   龍舟競賽你看過不少,但海上的龍舟競賽你看過嗎?蘇澳鎮的龍舟賽海上競渡活動,是全國罕見於漁港內進行的龍舟賽,蘇澳鎮公所邀請你6月18日來南方澳第3漁港觀看這個難得一見的有趣競賽。

   同時為營造獨具漁村特色的端午節,鎮公所重現瀕臨失傳的「鏢釣古漁法」及「削鏢篙」漁村工藝。今天(28)鎮長陳金麟與蘇澳國中、幼兒園幼童召開記者會,現場重現1950年代討海人的記憶,由85歲的老船長江錫鈴現身說法,考驗膽識、眼力的鏢旗魚古技藝;81歲的老師傅張柏霖現場進行18尺長「削鏢篙」懷舊工藝製作,蘇澳國中同學們率先體驗,隨著2位老師傅走入時空隧道,傳承歷史記憶。

   85歲的退休老船長江錫鈴說:「以前靠人力捕魚的年代,靠眼力找魚,靠手勁鏢魚,也靠腰力和體力,船隻在豔陽高照的海面上顛來簸去,有時一個浪頭打上來,足足兩層樓高,沒有相當膽識體力是無法勝任的。」

   所謂「標旗魚」就是被稱為沿海鏢刺漁業的捕魚方式,它是一種傳承久遠的古老漁獵法之一,1926年由日本漁業移民引進鏢釣技術,南方澳的鏢釣漁業最興盛的時期在1951~1961年間,有百艘鏢釣船,魚市場一天拍賣旗魚200~300尾,讓南方澳漁港當時擁有「旗魚港」之盛名。

   南方澳地處近黑潮與白潮的交會處,洋流會帶來大量的魚群。旗魚是海裡游得最快的魚類,每年的11、12月東北季風吹起,海上湧起大浪的時候,正是旗魚洄游到南方澳海域的時候,這時就是鏢手頂著浪尖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刻!

    「標旗魚」需要非常充沛的體力和眼力,當漁船載浮在七級以上的風口浪尖,佇立在鏢台上的鏢手,除了要非常專注的巡獵旗魚的蹤跡,還要伺機舉起重達28公斤的長標槍,將手中的標槍奮力準確抛出。但隨時漁業技術演進,現在南方澳的鏢釣船約10艘左右,瀕臨失傳的古老漁法漸漸走入歷史。

    因應早期鏢釣漁業盛行,「削鏢篙」的產業也因應而生。現年81歲的南方澳老師傅張柏霖,經營的削鏢篙店是國內碩果僅存的專賣店,他說「鏢旗魚用的鏢竿,後期多半使用南洋欅木。削鏢篙的技術不難,困難在於選材,木料纖維要直,旗魚拼命掙扎過程,鏢竿才不易斷」。而魚鏢由鏢竿、三叉頭、鏢頭、鋼線、鏢繩和繩筐所組成。鐡製鏢頭分成三叉、單叉兩種。漁民使用的三叉鏢,其長度在16尺~18尺之間,而單鏢在12尺~16尺,要看船的噸位來決定。隨著張柏霖老師傅年紀越來越大,後繼也沒有年青人要學習傳承這項技藝,碩果僅存的削鏢篙店看來也是岌岌可危。隨著時代的進步,確實令很多傳統的工藝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時空,令人不勝唏噓!

   陳金麟鎮長說,蘇澳漁港龍舟賽6月18日在南方澳第3漁港,除創意古漁法重現,營造獨具漁村特色的端午節外,還有捐發票免費好康活動,復刻版迷你舢舨龍舟、纏絲香包vs五彩手環、彩繪虎臉保平安等免費DIY。陳金麟鎮長表示,早期的龍舟採用舢舨船,為復刻懷舊原貌,公所設計百分之一迷你版的舢舨龍舟,透過紙糊定型,彩繪後變身文創品,讓人愛不釋手。3項DIY活動採現場報名,只要憑3張發票即可免費參加,額滿為止。發票將全數捐華山基金會作公益。

鏢手風姿

      鏢手風姿

現年81歲的南方澳「削鏢篙」老師傅張柏霖

       現年81歲的南方澳「削鏢篙」老師傅張柏霖85歲的退休老船長江錫鈴

網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