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奇濤 譚杰/宜蘭採訪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影響口腔健康的危險因子有口腔衛生、飲食、抽菸及喝酒,但在臺灣,還有一項獨特的危險因子─檳榔。陽明交大醫院耳鼻喉科郭妍伶主任表示,有嚼檳習慣的民眾應盡早戒除,一旦發現口腔有問題,例如紅白斑、潰瘍超過一個月,頸部硬塊等等,儘早至醫療院所找專科醫師檢查。
檳榔被多國列為違禁品,嚴禁入境。在台灣,口腔癌成為25-44歲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罹患的癌症。陽明交大醫院耳鼻喉科郭妍伶主任表示: 嚼食檳榔對口腔癌與食道癌等疾病的關係明確,雖然現今知識普及,多數人仍難以戒除,原因可能與檳榔的成份富含檳榔素(化學結構類似尼古丁)之生物鹼,而引發成癮效應有關。有嚼檳習慣的民眾,無聊想嚼檳時,建議善用替代品,如新鮮蔬菜條、蒟蒻條、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累了想要增加精神,可以休息、喝水與運動取代吃檳榔,進而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培養善用替代品的習慣,逐步達成戒檳目的。
阿翔(化名)因長期有吃檳榔的習慣,經口腔癌篩檢陽性後,轉介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看診,當下發現阿翔口腔中有均質性白斑,立即進行戒檳衛教,一個月後追蹤回診,發現阿翔滿口口腔潰瘍,合併瀰漫性念珠菌感染。在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阿翔戒除檳榔後補充營養素錯誤,導致感染日益嚴重。
郭妍伶主任表示,阿翔戒檳榔後,因食物攝取成分中大量減少新鮮檳榔葉,導致缺乏葉綠素及維生素B群攝取,又因補充維生素C方式錯誤,或是過度使用含類固醇的口內膠,導致口腔內感染了念珠菌。經門診診療後給予念珠菌藥物,囑咐透過蔬果補充維生素,二週後,口腔潰瘍及均質性白斑完全消失,才鬆了一大口氣,也感謝口腔癌篩檢讓他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最近幾年研究顯示,檳榔不僅與口腔癌直接關聯,甚至會增加大腸息肉、早產機率。對於神經系統危害,包括心悸及對檳榔產生依賴性;至於心血管系統則是心搏過速及收縮壓增加、降低舒張壓、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以及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高三酸甘油酯和代謝症候群;檳榔也會增加罹患慢性腎病之機率。
楊純豪院長表示:本院近幾年透過口腔癌篩檢統計,發現早期個案高達近8成,而未接受篩檢的族群早期個案比率僅3成;依目前臨床經驗,早期口腔癌治療五年存活率可已高達7成以上,但如果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降至5成5以下。為了自己的健康跟家人著想,趁早戒檳榔、菸、酒,省錢保安康;一旦發現口腔有問題,例如紅白斑、潰瘍超過一個月,頸部硬塊等等,請儘早至醫療院所找專科醫師檢查,本院口腔篩檢預約專線03-9325192分機12260。